宁大人

宁大人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宁大人 > 正文

马玉龙:“多环聚合大分子结构降解及高值转化”成为国际先进

发布日期:2019-04-16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上,由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马玉龙教授主持的“多环聚合 大分子结构降解及高值转化”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随着全球变暖及化石燃料的枯竭,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然而,由于缺乏对生物质大分子结构解聚机制科学问题的深层次认识,极大地限制了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开展的研究步伐。“多环聚合 大分子结构降解及高值转化”项目开展生物质分子结构的化学解聚机制研究,历时近10年,几经挫折、艰辛,获得了一种经济高效,可转化 组份得率高的木质纤维多环结构解聚方法,突破了限制生物质高值转化与利用的主要瓶颈问题,利用解聚后的产物为原料,催化转化高附加值的可再生能源,为经济、环保、可操作性强的生物质大分子解聚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应用依据。大大提升了地源性资源利用效率,为我区生物质能源化学品研究和环境保护做出了极其重要贡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从2009年持续至 2017年,用了整整8年时间才获得了成功,期间也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才能达到 光辉的顶点。”马玉龙教授始终用这句话激励自己。2014至2015年,马玉龙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将环状的聚合大分子打开进行高效转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得到多元醇,木质素催化转化获得芳烃化学品,就好似把众多打满绳结 的丝线用特殊的方式解开,根据编织者的心意编织成美丽的丝织品。

2015年开始,有关该项目研究的3篇论文获得了自治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学术论文荣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26篇(中科院一区13篇、二区6篇,8篇一区论文曾在宁夏大学校史科技馆展出),EI收录4篇;培养研究生10名,培养科技骨干3名。在马教授的带领下,一朵朵科研之花绽放得格外鲜艳,通过该项目的研究,科研团队已然成为一支在生物质能源研究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马玉龙作为自治区专家服务团成员和企业科技特派员,多年来,积极服务于企业生产第一线,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帮助企业筹建了研发中心,开展了工艺革新、产业链升级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尤其在产品分离纯化、资源高效转化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他以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员工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培训学时共计超过1000人次。另外,他还推荐自己指导并已毕业的研究生,到企业工作,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研发理念带到企业,又好又快地促进了企业研发水平的提升。

教学,守护本科之魂

马玉龙教授一面搞研究,一面承担着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加上学院和国重实验室的党务及管理工作,他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满。他基本上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都在教学、科研、管理多角色中快速转换,他随手翻开鼓鼓的文件包,里面塞满了科研文献资料、教案材料。尽管很忙,时间有限,但对待教学从不懈怠。

对于学生的创新实验,马玉龙让学生明确各个老师的研究领域,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主动跟着研究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步骤,待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掌握操作技能后,再由老师指导学生设计研究项目。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能懂得科研创新的门路,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

马玉龙始终坚持科研带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即在本科生课堂中将自己科研中的实例和经验讲给每一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引导本科生走上科研之路。他认真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认为讲课是一门艺术,大学课堂不应该是死搬教条,不能照本宣科,需要不断创新,要有生机和活力。他在繁重的科研之余,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有机化学》《绿色化学与化工》《应用化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正是他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使他的课常常是座无虚席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马玉龙教学严谨,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从2002年带研究生至今,他一直坚持每两周组织一次课题组讨论,让研究生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还要了解本专业之外的科研成果,每个人都必须上台演讲。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吃透科研内容,视野要开阔。在生活中,他谦逊和蔼,“我们实验室的空调是马老师自己掏钱安装的,他觉得我们在那里面做实验太热了,但他的办公室却没空调。”他的学生说。

多年来,马玉龙扎根于教学、科研和企业服务第一线,敬业奉献,潜心钻研学问。享受国务院特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宁夏“313”人才。国家级学生创新成果奖优秀指导教师。获宁夏大学本科生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次,宁夏大学教学优秀奖获得者。指导博士生4名,硕士生47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50多名。指导的本科生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学术科 技竞赛三等奖1项和第五届“挑战杯”宁夏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获宁夏大学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二等奖1项。

马玉龙长期肩挑重担,他重科研,登高望远,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指导学生创新;他重师德,教书育人,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科研兴趣,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能力;他重教学,热爱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是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采写人:封宏砚张苗苗李风如 指导老师:张新民)

上一条:余兆明:宁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守夜人”
下一条:王盛:一个有趣的【海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