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人

宁大人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宁大人 > 正文

丹心一脉育桃李 教学科研两精彩

发布日期:2012-03-15    作者:     来源:     点击:

作为宁夏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和唯一的“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在许多人眼里,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玉炯教授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年仅48岁的他, 现任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础生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制研究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计划项目,荣获各类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多次,并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奖”、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为宁夏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宁夏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突出贡献奖”和“校长特别奖”等奖励和荣誉称号。兼任教育部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宁夏高等学校本科理工科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宁夏生物学会理事长、宁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这诸多光环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带着一份敬佩之情,我们采访了这位传奇人物……

情系塞上

是大西北萧瑟的驼铃吸引了他关切的目光,是贺兰山跳动的脉搏牵住了赤子跃荡的心声,是黄河母亲奔腾不息的神韵激起了开拓者澎湃的激情。王玉炯——这个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对宁夏这块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9年,王玉炯从解放军军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到国内发达地区工作的机会,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宁夏大学,负责筹建宁夏大学生物工程系和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凭着一股勇于开拓的闯劲和一股不甘落后的拼劲,2000年3月,宁夏大学生物工程系正式挂牌成立。难能可贵的是,由于王玉炯和他的同事们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生物工程系建系的当年就成功申报并建立了宁夏的第一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点,实现了当年建系,当年招收本科生,当年建立硕士学位点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由王玉炯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002年3月,由王玉炯教授负责筹建的宁夏大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评估验收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这个于2000年挂牌,成立之初只有三个人的实验室,经过3年的跨越式发展被教育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5月,重点实验室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经过王玉炯教授和同事们短短几年的努力,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已拥有三个硕士学位点,两个本科专业,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一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一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一个自治区级本科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生培养点。

在同事眼里,王玉炯教授清正廉洁,处事公道,温良谦恭,善于与同事合作,从不贪功,能替每个人着想。安排教学计划,能够调动并发挥每位教师的优长。每年申报课题时,他总是提醒大家,应该在哪个方面申请。经他提出的思路,大多总是能很快出成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同事们都很信服他,都很愿意跟他一起泡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却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在他的以身作则带动下,新老教师团结一心,满负荷甚至超额完成教学、科研任务。

零的突破

王玉炯教授既是一名教师,又是一位学风严谨、硕果累累的学者,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他坚信,没有一流的科研,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在繁重的教学之余,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重大)项目4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项。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各类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作为学科带头人,王玉炯教授带出了一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团队,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在动物重大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防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宁夏科技界在国内外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科领域赢得了声誉。

春华秋实,王玉炯教授披星戴月的忙碌得到了回报,在收获的时节,他的心里是甘甜的,那呕心沥血的累累硕果,他身后那一行行扎实而闪光的足迹,是对开拓者无声的礼赞。

献身教改

有着强烈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王玉炯教授,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相融合,积极探索教改的新路径。他根据自己多年来教学与科研相长的体会,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从西部地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要出发,结合宁夏大学的特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科研训练、能力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实践。他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既培养学生解决专门问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注意培养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广泛的适应能力;既要掌握己有的知识,更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通过构建适合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产、学、研各环节的有机结合。

为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强化学生科研能力训练,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王玉炯教授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各类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他开放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先进仪器设备资源,吸纳学生进入教师的课题组,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他积极倡导研究生“双导师”制和“第二校园经历”培养模式,拓展研究生海外学习经历,利用学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所建立的学术联系及已有的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拓宽导师和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王玉炯教授关注教改,潜心教学,2005年,由他主持完成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

敬业乐群

作为一院之长,王玉炯教授的工作无疑是繁忙的,这使得他不得不把实验和研究放到了休息时间。在实验室里,每个周末经常能看到王玉炯教授穿着白大褂忙碌的身影。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减少对学生的关心指导。他所带的研究生中,有位来自南方,第一次见到王玉炯教授时,以为会问他一些专业问题,但没想到王玉炯教授却问他:你来宁夏气候是不是适应,生活习不习惯,学习上存在什么困难这样一些生活问题。这让他感动而惊讶。其实,凡是教授教过的学生,都说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不仅学风严谨,而且待人和蔼可亲,跟学生之间没有距离,因此大家都愿意多向他请教,与他交流。无论是课堂上,实验室里,还是课外校园的马路上,他身边总是围着讨论工作的同事和渴望释疑解惑的学生。

王玉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8年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无论工作多么繁忙,科研任务多么繁重,他都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量。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中,王玉炯教授总是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在研究生教学工作中,他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组织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将基础理论和学术前沿成果相结合,指导学生将硕士论文选题与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理论总结和归纳。

王玉炯教授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人师表”是他始终恪守的准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以,不论是课堂讲授、学术讲座,还是个别辅导,他始终注重把社会道德和学术道德教育渗透在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教育学生不仅要会做学问,更要会做人,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为国家所用、受社会欢迎的人。王玉炯教授十分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03届毕业班被国家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

在王玉炯教授的带领下,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生物技术领域内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的重要基地之一。2006年,生命科学学院成为全国高教系统为数不多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2009年,生命科学学院因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突出业绩,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塞上江南几今古,丹心一脉落诗边。王玉炯教授在跻身全国“211工程”高校之林的宁夏大学,不仅师风可学,而且学风可师。他的为学、为师、为人都精彩纷呈,无愧于“宁大人”的旗帜与榜样。

上一条:西北地区盐碱地改良专家博士生导师许兴教授
下一条:以心育人 以情优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