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人

宁大人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宁大人 > 正文

付森根:西部拓荒的北大学子

发布日期:2021-04-27    作者:牛露露     来源:     点击:

付森根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同年到宁夏医学院化学系担任教师,参与了宁夏医学院的筹建工作。1960年,他调至宁夏大学化学系任教,讲授普通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等课程。他将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数年间,宁大情缘萦绕他的心田。如今,他千里归宁,向我们讲述旧时光里他的那些饶有兴致的故事。

“吃不饱”的艰苦时期

1936年,付森根出生于江西南昌。1958年7月,付森根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0月初,他被调到宁夏医学院工作。据他回忆,宁夏医学院初建时,师生们上课的教室﹑吃饭的食堂都是借用宁夏卫校的房子。当时,付森根担任化学系教师,讲授普通化学,一周要上两堂课。除上课和政治学习外,他把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备课﹑看《化学通报》。

1960年,付森根被派到泾源,每日参加劳动,一直持续了五个月。山区物资极度匮乏,付森根说:“在那个时候,我尝到了难以想象的饥饿的滋味。”在山区劳动时,他与当地社员同吃一锅饭。一碗饭清汤寡水,吃完之后肚子还是空空的。付森根等社员打完之后,吃锅底剩下的饭菜填肚子。7月,付森根被调至宁夏大学化学系任教。在宁夏大学的日子仍旧艰苦,大家都吃不饱。过年时, 两个人可以分上一个肉罐头。一个罐头里的肉,一人一半。如果有馒头,蘸着罐头里的肉汁,那可是美味佳肴。在那段困难时期,吃饭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进入备战﹑备荒时期,上级决定自己研发制造手榴弹。宁夏大学为此组建了一支队伍,付森根也参与其中。这项工作有危险性,付森根负责运送引爆器,这是危险性最高的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他没出现过一次差错,保障了整个团队的安全。

擅长英语的化学教师

1960年,付森根来到宁夏大学化学系任教。当时,宁夏大学已迁入西大滩,周围是一片沙漠。这里只有一辆公共汽车,两小时一班。

搬入新校址的宁夏大学多是平房,最高的楼房也只有三四层。化学教研组在三楼办公。化学系有12个老师,主要是从北京师范大学来的一批青年教师。一个班有25个学生,学生来源一是宁夏各个县市的中学毕业生,另外是外地支援宁夏的家属子女。宁大为国家培养出了国家首席科学家﹑航天设计师等优秀人才。

最初,宁夏大学化学系开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后期陆续开设物理化学、物质结构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与理论课相比,实验课的讲授十分困难。初期,实验室里只有玻璃仪器,很难满足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教师们普遍意识到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就开始动手制作、添加实验仪器。

在教学中,付森根善于引导学生的兴趣。他编写了一本《无机化学》教材,发给学生使用。因为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付森根时常会找来一些外国书籍,边阅读边做笔记。他将这些新颖的知识编写在教材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讲的重点往往是学生在书上看不到的,所以对学生很有吸引力。1975年,全国各高校开始编写统一教材。付森根的这份讲义被选中,作为全国无机化学统一教材的参考资料。他在教学上的别出心裁,把越来越多的学生引领进了化学的世界。

当时,宁夏大学教师的宿舍在拐角楼。后来,成家的老师开始在宿舍做饭。拐角楼的走廊就是老师们的厨房,每到吃饭时,走廊里就会香气四溢,楼里充满着烟火气。对于付森根来说,窄小的宿舍却是一个多功能的宝库。由于学校没有专用的办公室,老师们就将宿舍作为备课﹑办公的场所。学生有问题时,就到宿舍找老师请教。付森根担任教研组组长后,他的宿舍就成了化学系教研组的会议室。除了会议,宿舍还是他享受摄影乐趣的场所。付森根平时喜欢摄影,冲洗照片时,他就将宿舍改造成暗房,别有一番趣味。拐角楼里的这间宿舍,既是办公室,又是摄影暗房,同时还蕴藏着他生活中数不尽的乐趣。

四十二年后,付森根重返这片土地,看着今日的宁夏大学,他感到十分高兴。他对教育充满着热爱。对于明天的宁夏大学,他充满着期盼。“宁大是出人才的地方,宁夏是有人才的地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旺关键在于人,而学校正是育人的地方。他希望高校能够培养人才﹑重视人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对此,他向远居海外的宁大学子发出召唤,希望他们能早日学成归来,能积极回馈母校。



上一条:郝德欣:一个热爱发明的人
下一条:陈育宁:路在自己脚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