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人

宁大人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宁大人 > 正文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发布日期:2021-05-06    作者:张娜     来源:     点击:

“宁夏土豆便宜,大米好,欢迎你们到宁夏来。”李占松老师笑着 回忆当时来宁夏之前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吴生秀对他们夫妇说的话。

 李占松老师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现黑龙江大学)。 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轻工业部专家工作室任口译、笔译翻译,曾陪 同专家担任食品工业及轻工业部各行业的翻译工作。1955年任中国食 品工业及轻工业部赴苏联及各加盟共和国考察团译员,1958年任中国 机械工业部赴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前苏联等国考察团译员。 196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对外联络部工作。

 1961年李占松老师由中国科学院调中国科学院宁夏分院工作。来宁 夏后才知道,中国科学院宁夏分院还未组建,本来可以直接返回北京, 但当时宁夏区党委的有关领导建议李占松老师留到宁夏师范学院俄语 教研究室工作,支援宁夏“三线”建设,李老师毅然决定留在了宁夏。

 李老师1953年参加工作后,经常陪同工业部的领导去苏联、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芬兰等多个国家访问,主要担任食品工业及轻工业行 业的翻译工作。其间,还翻译了《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声和超声振163 动及其在轻工业中的应用》等著作,这些译著中涉及许多工业制造方 面的知识,对于当时的工业发展及国防(如潜水艇等)起到了推动作 用,直到现在,许多技术仍在应用。由于李老师的著作广受好评,《合 成脂肪酸的生产》一书于1961年再版发行。1985年该书还获得了宁夏大学科研成果译著类一等奖。正是由于出国访问、翻译外文著作等丰 富的人生阅历,李老师的课堂总是生动有趣。受当时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外文教学中实践的机会少,他便自己设计一些教学实践环节,帮助 学生更好地掌握外文。针对这些问题,李老师还潜心研究,发表了多 篇关于俄英对照学习的论文并多次获奖。

 李老师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显著,承担了 宁夏大学俄语系、数学系、物理系的俄语教学任务。1970年,由于教学任务的调整,他被派往山东师范大学进修英语,1972年回来之后,在原 来的基础上不仅承担研究生的公共英语课程,还承担了西北第二民族学 院(现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的俄语以及英语考核任务。谈到教学,李老师很有兴致,他说 :“读书,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读 ;教书也是一样, 一定得认认真真备课,不能懈怠。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李老师如是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说 :“宁夏是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 学生们只有通过学习知识才能走出去,才能改变自己,见识到更广阔的 世界。”年轻时期的李老师随团到过许多国家,他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好 好学习,走出去,为此他会经常在课后给学生们补习,和他们谈心,关 心鼓励学生,深受学生们的爱戴。毕业多年的学生,尽管家在天南地北, 但只要回到银川,都会来拜访李老师。正是因为有像李老师这样的老一 辈宁大人的无私付出,宁夏大学才会一步步发展得这么好。

 说起宁夏大学的发展,李老师动情地说 :“宁夏大学现在真是发 展得很迅速,教学设施好了,师资队伍更加强大,现在学生们的学习 环境和那时相比好太多了。”回忆起刚来到宁夏大学的情景,李老师 说 :“那时学校成立的时间不长,教学楼等设施建设都还不完善,我印象比较深的 是当时校园只 有三座楼,怀 远校区整块还 是洼地,因为 当时地势南高 北低,所以还 要背着背篓去 背黄土填洼地, 改善环境。每 逢周末,老师们都来参加义务劳动,挖沟排碱、取沙开路、脱土坯盖 厨房、种植农作物等,虽然很苦,但是大家都很积极,干劲很足,从 上到下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建设好校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 量。”除了建设校园,李老师说那时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虽然建设学校非常辛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老师和学生们对于校园文 化生活的激情,大家热情高涨,排练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大合唱、 舞会等活动形式都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老一辈“宁大人”扎根西北,发扬“沙枣树精神”,在最艰苦的 环境中建设学校,正是因为有一代代人的坚守,一代代人的努力,现 在的宁夏大学才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塞上江南”,成为一所部区 合建的综合性大学。在2008年建校50周年之际,宁夏大学跻身于国家 “211工程”大学行列,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宁夏大学目前已成为国 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从1961年到现在,李老师已经在宁夏工作和生活了近60个春秋。他 的孩子也在这里出生、长大、参加工作,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宁夏人了,宁夏对李老师来说,已然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谈起宁夏,他 笑着说:“觉得这儿并不比一线城市差,空气好,生活安逸,舒服自在。” 

从李占松老师的回忆中,宁夏大学的发展历程被清晰地勾勒了 出来,其中也蕴藏着李老师对宁夏大学深厚的情感。他动情地说 : “宁夏大学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地方。”由于李老师年轻时潜心钻 研,积劳成疾,落下了很严重的胃病。1964年,李老师做了一个很大 的手术,急需输血。由于当时通信设施不发达,学校就在校园广播播 送李占松老师手术中急需输血的消息,老师们和同学们听此消息,汇 集到一起,坐上大卡车,赶忙去南门附属医院给李老师输血。老师 还清晰地记得那是4月8日,经过血型查验,有两位中文系的老师和他 的血型吻合,于是每人给他献了400cc。谈及此,李老师哽咽了 :“当 时,他们真是救了我的命啊,而我却只能让爱人煮了些鸡蛋感谢他 们……”1984年,由于之前做手术时的医疗水平限制,进行缝合的线 不可溶解,李老师再一次胃病突发,医生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最 后他靠着顽强的毅力,输入几千毫升的血量(相当于重新输入全身所 需血液),还不得已切掉了胃,才保住了性命……否极泰来,如今, 虽然快耄耋之年,但李老师始终精神矍铄。他说 :“人这一辈子总会 遇到很多的沟沟坎坎,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要努力迈过去。”“两次 大病都没将我击垮,我还出去旅游呢!”李老师得意地说。年轻时候 的李老师就爱到处走走,他说旅途不仅能长见识,还能使人心情变好。 现在有时还能在校园里看见李老师和老伴散步,还是一副精神十足的 样子,兴致来了,还会哼起他最爱的俄语歌曲。

 李老师希望新时代的宁大教师,不仅要学习老一辈宁大人的科研 劲头和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传承认真务实的作风,以及属于宁大 人的“沙枣树精神”,注爱于教,薪火相传,为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 西部一流大学贡献力量,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上一条:《欲栽大木柱长天———镜头里的宁夏大学》序
下一条:我对增林师的感激和愧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