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人

宁大人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宁大人 > 正文

父亲蒋振邦的那些事儿

发布日期:2021-04-29    作者:蒋向荣 蒋少芳     来源:     点击: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的父亲蒋振邦的人生经历,正好验证了这句俗语。父亲常对我们说,他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 :一是专业工作,除宣传广播记者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刊物编辑工作 ;二是业余文学创作,这是他的爱好,也是自中学起立志当作家的梦想。有两个日子,父亲记得十分牢靠,还在日记中作了记录——

“1957年2月1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我的一首小诗《西大滩呀望不到边》,在《银川报》上发表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03年11月3日,这也是一个普通日子,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来函,中国作家书记处已于10月22日批准我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特致函表示祝贺。”

手捧这封迟到的祝贺信,父亲激动不已,尽管欣喜中带有酸楚的味道,但如愿以偿的快慰,使他觉得一生的追求是值得的。

1998年,父亲从编辑岗位上退休以后,作为儿女,我们希望他安享晚年,过几年清闲日子,父亲却不这样想,虽年过花甲,退而不休,仍笔耕不辍。为了实现当作家的愿望,他退休后,九年中起五更睡半夜,勤奋写作,出版了7本书,在我们看来是近似疯癫之举,他却做到了。父亲在《故园》这部文集的后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是短暂的,转眼就是百年 ;人生又是漫长的,日升月落,轮回不息,无所事事将度日如年,遭遇大不幸自然就苦海无边了。”别说人难做,好做难做都得做。所以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觉得既成事实,就是命运的安排,永不绝望,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父亲曾说,文学创作是一种责任,因此,他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创作的作品常给予人们启示和希望,释放正能量;他热爱故土,潜心研究宁夏历史,写作发表文史资料10万多字 ;他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写作出版了《说古论今话道德》一书,很受读者欢迎。至今他已创作发表各类体裁的作品200多万字。父亲给我们的印象是意志坚强。他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过挫折,然而却愈挫愈勇,从不气馁,及时调整心态,重新制定人生目标,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父亲生于农村,很热爱故乡,很多作品来源于喜闻乐见的乡村生活,发表过诗歌、散文和小说,尝试过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1982年初与文友合作创作了电视剧本《喜从何来》,在宁夏电视台录制完成。1982年夏天,在乡政府后院的一间库房里,他埋头创作了农村题材的中篇小说《在沿河村里》,语言诙谐、生动,有浓厚的乡村气息,被闻名遐迩的《当代》刊于头条位置,赢得了区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

父亲非常勤奋。为了实现理想,他自青年至古稀之年从没放弃过写作,并为之不懈努力。他自高中起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感而发,记录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并以大学两本日记做依据,退休后完成《岁月宁大》一书的编写,作为校史的补充。近几年,他陆续将一生的工作日记、生活日记、学习日记、旅行日记、会议日记等,都捐献给了宁大档案馆和自治区档案馆,希望为传承历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父亲十分热爱公益事业。他将出版的3200多册个人作品,赠予了单位、集体及个人。给宁夏大学档案馆、自治区档案馆、家乡贺兰县档案馆等捐赠的档案资料更是数以千计,给自己的母校宁夏大学图书馆捐献书刊500余册。

父亲重情守义,恪守诺言。于公忠于职守,从不懈怠 ;于私重视乡情,珍惜友情。凡家乡父老乡亲的急难事,总是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喜欢和乡亲们走动走动,拉拉家常,对家族的事也了解的最多,承担起制作《蒋家祖谱》的重任。他主动出面搜集各种资料,反复核实确认资料准确,自费制作成册发给大家,以传承家族祖训和美德。对于帮助过自己,以及交往比较多的朋友,时常感念他们的人品和文品,总要写文章纪念,对已故的好友,要写悼念文章寄托哀思。为了满足同学聚会的愿望,年过古稀的他,两次不怕辛苦组织同学聚会。对他的友情支持,同学们深怀感激之情。

当然父亲也有一些缺憾,比如性格过于急躁,不够沉稳,有时事倍功半,有些人生目标也难以完美达到。不过以他乐观的人生态度,慢慢也就释然了。父亲为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以及重情重义、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等许多优良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简介

蒋向荣,1962年出生于宁夏贺兰,中共党员,现任宁夏建设职业

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蒋少芳,女,1966年出生于宁夏贺兰,中共党员,现任银川市人

财金委员会副主任。


上一条:蒋振邦的笔墨人生
下一条:纪生荣 :舍小梦圆大梦

返回顶部